瓦良格号是苏联时期造的一艘航空母舰,属于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二号舰。1985年,这艘船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船厂开工建造,计划打造一艘能搭载几十架战机的超级海上堡垒。可惜,苏联没等这艘船完工就解体了,1991年工程停摆。当时,瓦良格号的舰体已经基本成型,完工度大概有68%,但动力系统、武器装备啥的都没装上,成了个半成品。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接手了这艘船,可他们没钱也没技术把它弄完,干脆就放那儿生锈。到了1998年,中国通过一家叫“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的民营企业,花了2000万美元把瓦良格号买了下来。表面上说是想改成浮动赌场,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中国海军看中了它的潜力,想把它变成真正的航母,也就是后来的辽宁舰。
买是买下了,可怎么把它弄回中国呢?这艘300多米长的大船还得从黑海经过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才能到地中海,再辗转回国。结果这一路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土耳其这一关,差点让整件事泡汤。
要弄明白这件事,就得先聊聊博斯普鲁斯海峡。这条海峡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唯一水道,全长33.7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645米宽,水深平均60米左右,水流还特别急。每天几百艘船在这儿来来往往,有油轮、货船、客船,热闹得跟个大马路似的。
瓦良格号呢,长305米,宽70米,又没10米,最关键的是,它没动力,完全是个漂浮的“铁壳子”,只能靠拖船拉着走。这样的大家伙想通过这么窄的海峡,风险可想而知。万一控制不好,撞上桥或者堵住航道,那后果不堪设想。土耳其管得严也不是没道理,他们之前就吃过亏——海峡里发生过好几次事故,比如油轮撞船、漏油,清理起来费钱又费力。所以,土耳其一听中国要把这么个庞然大物拖过去,立马就说:不行,太危险了!
1999年6月,瓦良格号被荷兰拖船公司ITC拖到黑海,准备过海峡。可土耳其直接拒绝,理由很简单:安全第一。于是,中土两国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谈判。这期间,瓦良格号就漂在黑海上,天天风吹日晒,船况越来越糟。据说宝融配资,光是拖船和维护费,每天就得花8500美元,这账单可不小。
中国这边急啊,毕竟花了大价钱买的船,总不能扔那儿不管。政府开始出面,使馆人员三天两头跑土耳其,跟他们磨嘴皮子,承诺会把安全措施做到位。可土耳其还是不放心,毕竟这不是小事,弄不好就是国际事故。 再说,国际上也有压力。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盯着呢,他们可不想看到中国拿到航母,实力蹭蹭往上涨,所以暗地里给土耳其施压,让他们卡住这事。但中国也不是吃素的,除了保证安全,还抛出了一些经济诱惑,比如说增加中国游客去土耳其旅游,甚至谈了点贸易合作。这招挺管用,土耳其慢慢有点松动了。
到了2001年7月,土耳其终于点了头,但开了一堆条件:必须白天过、得有土耳其人全程指挥、船上还得有他们的人盯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中国掏10亿美元的担保金。这钱不是过路费,而是拿来防万一的——万一出了事,中国得赔。
2001年11月1日,瓦良格号总算等到了大日子。清早,博斯普鲁斯海峡封了,别的船一律不准进。11艘拖船上阵,一艘2400马力的主拖船在前头拉,其他的在两边和后面稳着方向。瓦良格号就这么慢悠悠地挪,每小时6公里,整整用了6个小时才过完。
土耳其这边全程盯着,海警和海军守着,岸上还备了消防和救援队,生怕出啥岔子。好在当天天气给力,晴空万里,风平浪静,通行过程愣是没出一点问题。11月2日,它又顺顺利利过了达达尼尔海峡,彻底出了黑海。
现在来说说那10亿美元的传闻。网上老有人说中国花了10亿美元过路费,听着挺唬人,但其实是瞎扯。土耳其要的不是过路费,而是一笔担保金,具体来说是10亿美元的信用证。这玩意儿是个金融工具,国际贸易里常见,意思是如果瓦良格号过海峡时搞砸了,中国得负责赔钱。
但事实是,瓦良格号过得顺顺利利,啥事也没出。这笔担保金呢,自然也就没动用,事后全退回给了中国。所以,说中国真掏了10亿美元过路费,完全是谣言。可能是有人把担保金和过路费搞混了,再一传十十传百,就成了这么个夸张的故事。
过了海峡,瓦良格号的路还长着呢。埃及不让它走苏伊士运河,只能绕非洲,经过好望角,再穿过马六甲海峡,一路漂了15200海里,2002年3月3日才到大连港。这趟旅程整整4个月,够折腾的。
到了大连,瓦良格号进了船厂,大修了10年。2012年9月25日,它摇身一变成了“辽宁舰”,正式加入中国海军,成了中国第一艘航母。有了辽宁舰打底子,中国后来又造了山东舰、福建舰,海军实力那是突飞猛进。
瓦良格号过土耳其这事,不光是艘船的冒险记,更是中国海军崛起的起点。你看,为了把这艘船弄回来,中国费了多少心思,外交上软硬兼施,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这背后,是国家的决心和耐心,也是国际博弈的缩影。
红腾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